主 管 单 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 单 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南华大学
编 辑 出 版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邮 发 代 号 42-165
国 内 发 行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南省报刊发行局
国 外 发 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南华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性高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中医药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和特种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和其他缺血性疾病等)中的研究论文(含流行病学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方法学研究)、诊治经验、文献综述、病例报道、知识讲座等。 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末来;又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查看完整简介>2025, DOI:
Abstract:
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所介导的脂蛋白颗粒吞噬是机体清除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途径,在维持体内胆固醇代谢稳态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简要回顾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转运的不同环节,包括内吞、分选、受体分子的降解通道或再循环通道,以及各环节的主要调控因子,总结了相关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目前,间接靶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转录调控的药物开发(他汀类药物)及靶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进入降解通道的药物开发[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尽管如此,人们对调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转运的分子机制了解尚不完全,特别是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胞内再循环过程及相关的信号传导机制尚需更多研究。因此对这些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为发现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新靶点提供思路。
2025, DOI:
Abstract: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作为翻译后修饰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对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由于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可逆性,靶向这些修饰酶被认为可能为CV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就CVD中相关的甲基化修饰及其重要调控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抑制剂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
2025,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腺病毒介导Profurin(PF)表达对ApoE-/-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8周,给予腺病毒(ADV)介导的PF干预,继续高脂饲料喂养4周,分离主动脉根部,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用荧光供体法检测血浆磷脂转运蛋白(PLTP)活性,用酶学试剂盒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进行脂蛋白谱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V-PF组小鼠血浆TC和TG水平、PLTP活性以及循环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ADV-PF组小鼠全长主动脉内表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无明显变化,但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和斑块内脂质面积均缩小(P<0.01),巨噬细胞含量显著降低(P<0.01),平滑肌细胞和胶原面积无明显差别;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显著降低(P<0.05)。 [结论]过表达PF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并降低循环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改善ApoE-/-小鼠斑块稳定性。
2025,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膜联蛋白A1模拟肽Ac2-26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铁死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用经典铁死亡激动剂RSL3诱发HUVEC铁死亡,然后用膜联蛋白A1模拟肽Ac2-26进行干预。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数量与活力,ELISA检测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分子及黏附分子表达,C11-BODIPY荧光探针检测脂质活性氧(ROS)水平,MitoSOX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tROS)水平,FeRhoNOX-1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Fe2+含量,透视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ATP含量,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 [结果]Ac2-26抑制RSL3诱导的HUVEC活力下降,上调抑制铁死亡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GPX4和铁蛋白重链1(FTH1)的表达,增加GSH含量,降低MDA含量,减少细胞内脂质ROS生成,降低细胞内Fe2+聚集(P<0.05或P<0.01);Ac2-26抑制RSL3诱导HUVEC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损伤,上调ATP含量(P<0.05)及线粒体膜电位(P<0.001);Ac2-26抑制RSL3诱导的HUVEC迁移能力的下降,上调NO水平,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 [结论]Ac2-26抑制RSL3诱导的HUVEC铁死亡,并维护线粒体形态与功能及HUVEC功能。
202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KLHL21基因在小鼠心肌梗死(MI)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使用CRISPR/Cas技术构建KLHL21基因敲除小鼠(KO小鼠),并选取C57BL/6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60只KLHL21基因KO小鼠与60只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四组:野生型假手术组(WT+Sham)、野生型心肌梗死组(WT+MI)、KO假手术组(KO+Sham)和KO心肌梗死组(KO+MI)。术后通过TTC及Evens Blue双染法计算缺血区和梗死区面积,ELISA法测量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 [结果]KO小鼠心肌组织KLHL2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WT小鼠。KO+MI组小鼠梗死区面积显著增加,心功能较WT+MI组明显降低。HE染色显示KO+MI组心肌细胞减少,出现液化性坏死、核碎裂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提示纤维化加重。KO+MI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显著升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KO+MI组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KBα)、P65和P50蛋白水平增高,IKBα蛋白水平下降。 [结论]KLHL21基因对小鼠心肌梗死具有预防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发挥作用。
202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硫化氢对巨噬细胞钙化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von Kossa染色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对单核巨噬细胞钙化模型的钙盐沉积和细胞内钙含量进行形态学分析及定量分析。利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硫化氢不同剂量和不同处理时间下骨桥蛋白(OPN)的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和内质网应激相关标志物C/EBP同源蛋白(CHOP)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变化,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评估活性氧水平,并结合von Kossa染色和钙离子荧光探针检测评估硫化氢对巨噬细胞钙化的影响。通过干扰EGR1表达和使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探讨硫化氢影响巨噬细胞钙化的分子机制。 [结果]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组相比,β-甘油磷酸钠(β-GP)+40 g/L ox-LDL组细胞内脂质蓄积明显增加,硫化氢显著抑制巨噬细胞钙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β-GP+ox-LDL组相比,100 μmol/L NaHS处理4天效果最为显著,细胞内钙含量降低66%(P<0.01),细胞间钙盐沉积减少71%(P<0.01),OPN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降低50%和48%(P<0.05)。硫化氢处理使EGR1的表达上调了21%,CHOP和GRP78的表达分别下调了58%和59%(P<0.01)。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使OPN表达下调73%(P<0.01),而干扰EGR1表达则完全抵消了硫化氢对OPN表达及钙盐沉积的抑制作用(P<0.01)。 [结论]硫化氢通过上调EGR1表达抑制内质网应激,从而显著抑制巨噬细胞钙化。
白新波,高露娃,张哲,陈建州,魏钟海,王昆,康丽娜,徐标,戴庆
2025,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行冠状动脉旋磨术(RA)的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两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行RA的ACS患者268例。根据是否发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分为STEMI组25例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组243例,NSTE-ACS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相关资料,并对患者行RA后两年内MACCE(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衰加重、缺血性脑卒中、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复合结局)的发生进行随访和分析。 [结果]与NSTE-ACS组相比,STEMI组在两年内的随访期间有着更高的MACCE发生率和心血管死亡率(10.3%和0.4%比28.0%和8.0%;P<0.05)。两组间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及心衰加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纳入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2011年—2017年比2018年—2022年),所有患者行RA后两年内MACCE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18.97%比6.58%)。结合既往研究,将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吸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纳入Cox回归模型校正后,发现血管内超声(IVUS)的应用是降低ACS患者行RA后两年内MACCE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HR=0.3,5%CI:0.153~0.723,P<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行RA的ACS患者中,STEMI组患者MACCE累积事件发生率高于NSTE-ACS组患者(P<0.05)。 [结论]STEMI患者相较于NSTE-ACS患者行RA后有更高的两年内MACCE发生率和心血管死亡率,RA术中IVUS的应用可以降低ACS患者行RA后MACCE的发生率。
2025, DOI:
Abstract: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IS)是由于脑血管局部急性缺血诱发的脑组织损伤与神经元凋亡,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细胞焦亡、铁死亡和双硫死亡等多种细胞死亡方式。双硫死亡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死亡形式,有助于从新的视角探究各种疾病的病理机制。本研究旨在发现与验证缺血患者血液样本中双硫死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及其与免疫调节的关联。 [方法]通过网络大数据获得临床患者的相关数据集(GSE16561和GSE37587),基于该数据集对双硫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差异分析和基因富集分析。随后对免疫细胞浸润进行分析,以研究IS背景下免疫细胞的失调。最后通过ROC曲线、列线图、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等验证关键基因的准确性和构建疾病预测模型以预测脑卒中患病的风险。 [结果]基于GSE16561、GSE37587数据集确定了9个双硫死亡相关基因的显著差异表达。外部数据集GSE58294验证显示,在69例IS患者和23例正常对照者血液样本中,LRPPRC、MYH9、NDUFA11、PRDX1和RPN1这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趋势一致。免疫浸润分析发现,TLN1、MYH9、PRDX1、LRPPRC、NDUFA11等差异基因与IS患者CD8+T细胞、活化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有强相关性。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局灶性黏附、血小板聚集与活化等途径在IS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线图模型风险预测表明,这些差异基因准确性良好,双硫死亡相关基因优化的ROC曲线AUC值可达0.844。外部数据集GSE58294验证发现,双硫死亡相关基因优化的ROC曲线AUC值可达0.989,对IS的患病风险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结论]本研究通过数据集证实了IS患者中存在5个双硫死亡相关基因,其中MYH9上调,LRPPRC、NDUFA11、PRDX1和RPN1下调,这些基因的变化可能从免疫炎症、出血风险等方面影响IS疾病进展及预后。
2025, DOI:
Abstract:
目的]探索Furin启动子区不同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pG)位点甲基化率与非糖尿病成人血脂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研究。研究人群来自Gusu队列的非糖尿病成人。收集该人群基线时Furin启动子区8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率和血糖、血脂、血压等检测指标,通过差异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8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率与血脂的相关性。E值评估CpG位点甲基化率与血脂关系的稳健性。 [结果]Furin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率只与血总胆固醇(TC)的水平相关。TC升高组的CpG4位点甲基化率较TC正常组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pG2位点甲基化率(每改变10%)与血TC升高独立相关(OR=1.62,95%CI:1.05~2.51,P=0.031)。调整相关协变量后,不同年龄/性别亚组人群中CpG2位点甲基化率升高依然与TC升高正相关。按照多因素分析中CpG2位点甲基化率与TC升高风险的相关性计算出的E值为2.62,支持该两者关系的稳健性。 [结论]Furin启动子CpG2位点甲基化率升高是血TC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该位点可能成为调节血TC的潜在靶点。
2025, DOI:
Abstract: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全球人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主要病因为高脂血症、高血压和肥胖等。然而,在规避了传统风险后,As仍有进展的可能。微生物感染因素近年来在As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该文综述了感染与As之间的相关性,并着重介绍了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巨细胞病毒等微生物感染促进As发展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阐明微生物感染与As之间的相关性,为As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2025, DOI:
Abstract:
甘油三酯(TG)在血液中以特定的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RL)的形式进行转运。当TRL产生过量或分解代谢不及时,会形成富含胆固醇酯的残余物,TRL及其残余物通过多种直接或间接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目前,生活方式干预联合西医降脂类药物被认为是As的首选治疗策略。然而,仅靠降脂治疗并不能减少As的残余风险,中医药则着眼于人体整体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As的目的。本文将从TRL的代谢机制入手,阐明TRL及其残余物在As发生风险中的作用,并概述当前干预TRL代谢途径减少As发生的方法。
2025, DOI:
Abstract:
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中动脉粥样硬化(As)位居中国CVD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传统理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性CVD的发病机制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积累导致的内皮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有关。然而,最新的研究证明,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能够通过血管外膜途径对CVD的发生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对PVAT与CVD的联系、促进CVD改善的有效途径,以及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对PVAT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探索CVD的有效干预靶点。